因為要加入開發線上公民審議的工具,這週四去參加台北市大安區今年度最後一場的參與式預算住民大會,想要來觀摩實體的公民討論是怎麼操作的。結果實在是很震撼我,一是氣氛很好,二是踏出同溫層。
我完全沒有做任何準備,下班後買了漢堡王就衝去會場,18:30 趕到台大社會系的教室。我簽到後拿到一張寫著「第一桌」的名牌,拘謹地坐下,發現一桌大約十個人,同桌剛好有一位之前認識的記者朋友,其他人就是四五十歲的男士,和區公所社會課的課長和職員作為桌長和紀錄。這場住民大會比較特別,辦在台大裡面,有邀請更多學生參與。
桌上放著今日的流程和兩張寫提案的海報紙,還有之前成案的提案。
然後接下來就是開場致詞,我當然是把握時間狂啃漢堡,卻敏銳地注意到周圍目光,尷尬地把食物收起來,才意識到我真的踏出同溫層了。
「我們大安區是台北市做參與式預算最好的區了,都要感謝各位公民的參與!」超有個性的主持人說著:「感謝台大社會系林國明教授的幫忙,教授很重視,今天特別穿了西裝。」主持人包著頭巾,花襯衫扣子往下鬆了一個,戴著一個大銀的戒指。跟我印象中的公務員很不一樣。
如何在三個小時內讓大家參與預算
主持人快速介紹參與式預算的理念,和今天的流程:
- 10 分鐘組員自我介紹
- 90 分鐘選出每桌 2 個提案,共 12 件提案
- 45 分鐘提案介紹與投票,選出最後 4 件提案進入網路投票
這次參與式預算,大安區辦了 6 場住民大會,最終會在 iVoting 從 24 件裡面選出 8 件進入計畫書審核撥款。主持人再三強調已經有既有政策的沒辦法成案,例如柯 P 取消的重陽節禮金;不是地方政府可以管的中央政策也沒辦法成案。
我們這桌的桌長非常有經驗,請大家自我介紹一輪之後,發下便利貼請大家花三分鐘提案,然後再組內投票選出最後兩組。大家以姓氏和居住的街道名做自我介紹,我們這一桌有五位來自文昌街的先生,他們顯然是準備好的,都是要提通化商圈、文昌家具街的活化計畫。
我瞪著便利貼三十秒,發現我想不太出來有什麼提案,驚覺自己平常都關心什麼東南亞移工、LGBTQ+、勞基法修法,要我寫個在台北市政府權責範圍內的事實在好難。最後匆匆寫下電子訂閱台北市市政服務/政策和友善傳統市場。想當然爾,我臨時想的提案被沒有獲得太多覆議,最後我們這組討論後投票決定文昌家具街復甦計畫和綠地/樹穴開放銀髮自主團體認養。由一個年輕的公務員紀錄寫在海報上,最後上台介紹後,每個人有 4 個貼紙,從 12 件選出 4 件提案,第四名由於票數一樣,最終有五件成案,有生活便利站、福州山搭建觀景台、文昌街活化等。區公所還立刻在海報上貼上皇冠,大家一起合照。每個人都有飲料和鬆餅,還有送資料夾,整個就是很開心。
我在臉書上 PO 文說,討論比我上過的 80% 討論課都好,大家其實都很聚焦,尊重對方的意見。整場選出來的提案有區域活化、公園綠化、長照問題、腳踏車與行人爭道等,其實關心的議題很像。然後我們這桌的桌長超強,可以瞬間歸納重點讓大家都同意,還可以瞬間想到各種一定能夠拿下政府標語競賽的標語,我完全是以一種崇拜的眼神看著他。
寫到這邊,大家可能會以為我收了台北市政府的錢來推廣參與式預算。以一個初參者來說,我是真的覺得比想像中的還棒,很有條理的討論與歸納意見,並且產出好像可行的方案。以下則是希望跟大家分享,我這樣很過水的三個小時,觀察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先聲明我完全不了解在場每一個人的背景或是錯綜複雜的關係,只能用描述的了。
原來我是邊緣人
我一分鐘內擠出來的提案是,我想要有個電子郵件或是手機簡訊的通知系統,可以讓我被市政府通知我家附近的施工、路管,或是跟我相關的福利政策。「例如說,我是台北市民,但我完全沒有被通知到參與式預算,我還是看朋友的臉書才發現有這個,我覺得我有權利接收到主動通知。」
同桌的大家一臉茫然地看著我,我反問:「那你們怎麼知道有這個參與式預算?或是其他政府訊息?」大家異口同聲:「都會公布在里長辦公室啊!你不會去看嗎?」我如遭雷擊:「沒有,我從來沒有踏進過里長辦公室,只有電梯裡會貼里民出遊和健康檢查的公告。而且我下班回家都十點了,我怎麼可能去里長辦公室看公告?」
「所以你根本趕不上倒垃圾的時間嗎?」同桌的建築師敏銳地問我。我點點頭,搬出來的時間,我只要能夠十點以前到家,我都會趕快去倒垃圾,因為室友也同樣晚歸。
「其實啊,台北市政府的訊息都會公布在這個 LINE 裡,大家應該都有加吧!」區公所的社會課課長補充道。我內心無數草泥馬奔過,我有多少朋友按柯文哲臉書粉絲頁讚,又有多少朋友有訂閱台北市政府的 Line 帳號呢?接下來他們說我的那個想法會有隱私權的問題時,我就放棄討論了。這場因為在台大所以學生才比較多,但其實三十幾歲這個世代在這個場合就消失了。
薑是老的辣,組織社群的動員力
像我這種個人出席參與式預算的人,沒有做任何準備,一開始覺得,嗯,大家就都是一般公民。過了兩個小時之後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同桌的文昌街家具店老闆們,早在同個協會,也持續跟市政府爭取預算很久了,想要在捷運出口增設傢俱街意象、更清楚的商圈指示牌、直式導覽牌,口徑十分一致,辦過辦公椅競速,邀請到柯市長,市長建議他們來參與式預算提案。有一位後到的年輕人,本來要跟我們坐同一桌,結果被請到別桌去,後來也有成爲被表決的提案,但是因為跟我們這桌的很像所以就併案了,我只是有點疑惑提案通過後他為什麼不留下來一起拍照。
台大旁邊的大學里的現任與前任里長則是隔空交鋒,兩人都印了大張的照片放在海報上,唱作俱佳。我必須說,有一位完全讓我回到國小時的國語演講比賽訓練,她一定會得獎。當所有提案都三分鐘介紹完後,大家就到各桌去拉票,常見的狀況是,一票換一票,我這群人幫忙投你的案子,你也幫忙投我的。
建議想要去參與式預算的朋友,一定要先拉好暗樁。許多人也是參加好多場,每次都努力想要提案,但都沒過。這場的大學生真的略嫌生嫩,做個計畫只要 30 萬。人家一個公園是 200 萬,觀景台是 2000 萬呢。不過這些提案最後還是要線上投票決定,工作人員提醒提案者到時候要去多拉票。
在討論中,如何照顧退休族群/銀髮族是大力討論的重點,包括如何媒合年輕人與長者、活化社區空間與綠地等。我聽到琳琅滿目的老人自主團體。有個提案是要補助更新浴室防滑倒的,很可惜沒能成案。
不過這一切能順利進行,真的要感謝各桌的桌長和工作人員。我們這桌的桌長,有非常豐富的公務經驗,雖然是做社會福利的,也當過里幹事、代理里長、秘書室等,對於公務的細節非常了解,總是能適時將大家可能比較空泛的意見轉換成具體的執行項目,與配合的流程,例如樹穴開放老人認養,就非常迅速地提出已經有的屋頂農場開放登記所使用的方式,怎麼做經費認證、申請公明性、獎勵等等,大概十幾分鐘內就非常有模有樣。並且非常耐心解釋哪些不是在市政府權責範圍內的事,或是成本多少,例如路邊的白鐵垃圾桶一個成本一萬五啊!一個次分區要一天兩個人力去收兩次垃圾。有跟負責的主任聊了一下,他們都會提供桌長訓練,也在最近的幾次參與式預算下越來越精進。
天龍國中的地方視野
我從小在台北長大,雖然不住大安區,但離大安區就是過個馬路的事情,在大學我總是遮遮掩掩不想跟人說我家住哪,因為別人看你的眼神就是「你這個養尊處優的天龍人」。當我讀了越多書,我總是不斷地提醒自己我就是個天龍人,我不能台北看天下,我要走出台北,去看台灣其他地方,我不能以台北都會中產階級的想法去思考問題,我要關心勞工、關心移工、關心原住民、關心城鄉發展、關心農業、關心 LGBTQ+。
也許你會想,當我坐上大安區參與式預算桌子的時候我可以討論愉快,我跟大家是同個階級,好吧,頂多會有世代衝突,就跟我會跟我爸媽吵架那樣。結果完全不是這樣,我覺得我深深被打臉了。我其實住過離文昌街和通化商圈很近的地方,但當我試圖用我也住附近來拉近距離的時候,我很羞愧,我只記得我有進過文昌傢俱街一次,而我真的不記得傢俱街有什麼特別的;我不知道文昌傢俱街發展促進會的理事長說的信義八號橋在哪,他驕傲地說那是瑠公圳的支流。當他們說希望能夠讓去 101 的觀光客進入文昌傢俱街、通化商圈時,我想到我從來沒帶過我的外國朋友去通化商圈,除了一次 101 那附近的餐廳都關門了,沿路外國人還狂抱怨為什麼夜市要走二十分鐘才會到。我沒有覺察到他們口中說的地方在沒落,因為我住的街區其實物價是越來越貴的,大家會語帶羨慕說你們家地段很好,但事實是家裡的房子沒賣出去,房價翻倍有啥用,只是代表你住家週遭的食衣住行都越來越貴,但是薪水的漲幅可沒有像房價漲那麼快。當然,社區的機能是很好的,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我想不出什麼台北市政府預算可以改善什麼的原因?
那瞬間我感到我很離地,我像個外地人一樣聽他們講他們的在地問題,事實上離我家很近。我的想法卻完全是非常抽離的,我從社區營造、網路行銷、Story Telling 的角度來幫忙分析,跟分析宜蘭、台南的街區再造沒有什麼不同,甚至也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我想到我們這個世代的全球化,我跟那些在香港、紐約、馬尼拉的年輕朋友,可能更有共同體的感覺吧!
我還想到我國小母校的夜光班,在高中學測前,我念不下書,就回去看能不能幫老師的忙。事實上,也還真的不行,學校特別為「問題學生」開了課輔班,(沒有用問題學生這個字,可能是什麼夜光天使之類的),我國小時看不到的階級問題跟家庭失能全部擠在這個晚上的教室,會有各種尖叫與失控,我能做的好像只是示範閱讀很有趣,還有帶了一堂很簡單的自然課。我住在全台北數一數二的好地方了,但是當我陪一個從來不寫功課的女孩回家時,我看到樓梯間一箱箱的廢棄酒瓶,她突然有點抱歉說她要拿出去回收,但是那些酒瓶好像永遠不會消失一樣,就跟樓梯間壞掉的燈一樣。那些是我想到我住的街區時,時常會忘記的角落。
從參與式預算到線上公民審議
我同桌其實有個 g0v
社群的人,我中間一度想要問她要不要一起做線上共筆,但是實在是太格格不入了,我放棄。其實一開始提案前,桌上有放之前幾場通過的提案海報照片給大家做參考,終於傳到我手上的時候我拿起手機拍,我旁邊的先生問說有沒有在網路上,工作人員說有,但我目前還是沒找到,只找得到上一期的提案。(我養成了某種參加線下活動沒看到主辦單位主動提供電子檔或是紀錄的狀況下,我才不會相信我回去之後能夠輕易找到電子檔)
其實線下的討論是很好的。我一直相信見面三分情,大家其實會避免衝突的,會想要讓大家的意見都加入提案裡。這樣的氛圍是可以複製到網路上的嗎?本桌桌長這樣豐富的公務經驗與主持參與式預算的經驗是可以輕易複製到網路上的公民審議嗎?放到網路上能讓更多人加入討論嗎?
關於網路討論,我許多帶過實體討論的朋友總是抱怨網路上會誤解資訊,很難進行有品質的討論,但我的想法不同,至少以現在的技術,網路不是要去模仿現實,而是人類對於超越實體溝通的不斷進化,我個人認為網路上現在的很多評論,比報紙好太多了,至少不用硬擠在八百字內,還可以附資料連結。所以對我來說,線上的公民審議一個是網路原生的,就是怎麼把網路上就有的討論能量,聚焦討論後成為結構化的資料與可被討論的意見,同時要注意到跨平台的不同族群之間的溝通;另一個是怎麼跟實體串連,這些實體討論的東西有什麼方式可以灌回線上討論,線上討論又可以匯入線下的討論。關於主持人這件事,vTaiwan 有設定主持人主持利害關係人的討論,我還在研究主持人的推選機制與帶討論的方法。
最後一個應該是參與式預算的侷限,就是在三小時內無法有太多來回的公民討論,無法交換數據、論辯、聚焦討論,執行項目是非常快的被按在紙上,寫出實施範圍與預算。我沒有時間去討論到底我相信的小政府,民間自發,還是他們要求大政府,什麼都要政府出預算、訂出獎懲的方式。(大家對於市容髒亂很不能忍受XD)
我想像中的公民審議是會有更多來回與換位思考,不過我真的是公民審議的門外漢,希望下週在台中參加的公民審議工作坊可以解惑吧!
如果你對於我們要做的線上公民審議工具有興趣,歡迎加入 #ggv, Government Goes Virtual。今天剛有了一個新名字,中央助聽器・千千傾聽。
- 建置中的 Hackfoldr:
http://beta.hackfoldr.org/GGV - 加入 Slack 即時討論, #ggv
http://join.g0v.today/ - 線上公民審議 Brainstorming:
https://hackmd.io/CwYwDCCcBmkMwFpwBMCsDjQBwEYECMB2QgQwQDYw18SQcQtzIg==?b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