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寫一封 Cover Letter 給新創

Yun Chen
7 min readFeb 1, 2018

--

截圖自小燕有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9E_vD6lA

在寫完如何寫一篇真摯動人的 SOP 之後,朋友來詢問我 Cover Letter 是不是跟 SOP 一樣的寫法。

是,也不是。

基本概念一樣,就是 Topic Sentence 架構要清楚、用實例闡述你的價值、展現自己特別的地方。但是, Cover Letter 畢竟是求職用,公司真的不是很在乎你為什麼對某個領域有興趣,你的成長過程多艱苦。

公司在乎的是,你能夠為公司帶來什麼價值。因此, Cover Letter 必須開宗明義、精簡扼要地告訴對方,你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價值,最好是比他們能夠想到的還多,然後不能超過一頁。

公司為了找特定的人做特定的事,會開徵才條件,而大多數人就會針對徵才條件證明自己有那個能力,例如要求英文就給英文檢定分數,要求程式能力就丟 GitHub 帳號/修過的課,要求平面設計就丟作品集。

這通常沒什麼問題,只是如果你想要應徵的職位是行銷、企劃、BD 這種不是有明確專業門檻的職位,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有時候很難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且如果你只是「符合」能力,只代表你過了門檻,不代表你突出。

我不是專業 HR,也沒有什麼厲害的求職經驗,只能分享我自己求職跟看其他網路上的分享文章之後整理出來的東西,而且這邊只針對網路新創,其他產業我不懂。

猜公司招人的原因

雖然我不確定工程師和設計師的應徵訣竅是不是一樣,但我相信先分析公司徵才的原因,會有什麼樣的工作內容,是打動對方的第一步。因為這樣你才能準確地戳到對方的痛點,覺得你就是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那個人。

網路新創的好處是,幾乎都會有個網站,或是你可以去註冊使用他們的服務(當然也有可能完全還沒有)。這時候就該從有限的材料去分析,為什麼他們想要開這個職位,你的專長可以幫忙什麼,這樣就算你不符合所列出的所有徵才條件,你也能夠成功打動對方。對於商務的職位來說,你能夠精準地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曾經應徵用 AI 做金融交易的台灣新創公司。徵才職缺非常緊急,六月中貼文,要七月一日在新加坡 on board。徵才條件是英文要好、金融相關背景、立刻 on board。當時能夠查到的資料是,這間新創是做線上理財機器人,在新加坡的 FinTech 加速器,7 月 15 日要 Demo Day。

我沒有金融背景,甚至是對投資理財一竅不通,照理來說是大扣分,但我真的很想去看新加坡的加速器。於是我研判,他們找人是為了 Demo Day 的英文 pitch,只要我能說服他們我的英文簡報、市場分析夠強,學技術概念夠快(畢竟還是個技術為主的 startup),沒有金融知識沒關係,老闆有就可以了。而且他們很緊急,就算有截止日期,但是如果先找到適合的人就會先 close 了。

於是我當晚就寄出 Cover Letter ,用英文寫了五件事:

  • 針對英文簡報:我開門見山地說你們應該是需要有人幫忙 Demo Day 簡報。我做過募資簡報、我比過創業競賽,我報導過北京的創業決賽,我做過很成功的英文行銷簡報。
  • 針對市場分析:我在中國做過實習,並且研究過東南亞市場,也協助過新加坡企業分析台灣市場。
  • 針對其他技能:我上過資料科學與使用者經驗的課,我做過什麼專案。
  • 針對理財機器人:我非常快的挑了重量級報告,來分析這個市場的前景。
  • 針對企業文化:這一點因為我朋友認識裡面的工程師,而知道企業文化。

然後附上 CV 和部落格。

你猜我猜對公司會想要我的幾個原因?

其實只有一件事,就是他們急需人來幫忙 Demo Day 的英文簡報。他們不需要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產品也不是理財機器人了,資料科學和使用者經驗他們也不是很在乎。老闆反而比較看重我在泛科學的經驗,覺得我有能力可以轉譯艱深的技術變成一般人(投資者)會理解的概念。

我隔天就跟老闆面試,老闆提到機器學習和 AlphaGo,完全超出我的準備範圍,但是因為平常有在 follow 新創資訊和看科幻小說,就過關了,當場確認 on board,當天就訂機票,第一件工作就是給其他應徵者發好人卡。

後來同事跟我說,其他人有人用中文寫,有人只附履歷,只有我說我能夠幫公司做什麼。我最後也做到幫助英文簡報這塊,完成階段性任務。

不過後來的確隨著公司成長,我沒有足夠金融知識這點成為硬傷,加上自己狀況不好,只能辭職,覺得很對不起很照顧我的老闆。

其實這塊也可以繼續延伸,你看到開缺,但你覺得你可以幫這間公司做另一件他們更需要的事,這時候就可以毛遂自薦那個沒開出來的缺。我覺得工程師和設計師也需要這樣的分析,你需要知道公司最需要你來處理的技術問題是什麼,或是他們為什麼希望導入使用者中心設計。

作品集,累積自己的聲譽

作品集很基本,不管你是工程師、設計師還是行銷,總要有東西給我看你的實力。設計師要整理作品集,工程師要有 code 或專案,行銷也好歹要給我你經營過的粉絲頁或是文案。我的部落格基本上就是我的作品集。

另外,網路新創的人基本上都會肉搜你,你需要在社群媒體上看起來有能力且可靠,不要在公開的社群媒體上留下你會後悔給工作上認識的人看到的東西。累積自己的聲譽也很重要,大家幾乎都會做 reference check,要愛惜羽毛,一旦黑掉,台灣是很小的。

先做你未來的工作

如果沒有作品集怎麼辦?馬上開始做。

曾經有個學妹跟我說,她很想去博物館工作,可是開缺很少,她也沒有博物館相關經驗。我問她為何不直接寫策展提案給博物館,被拒絕也沒關係,這樣每次只要多投一家,她的作品集就多了一個企劃,還可以顯現她可以如何為不同定位的博物館策展。或是或是找咖啡廳、青旅合作空間策展,很小很小的展覽也好,也可以先開始做線上策展,畢竟現在博物館找年輕人,一定會要你負責數位策略。

總結就是先開始做你想要做的那份工作,你就更能夠磨練相關的技能,也能從公司的角度思考為何要用你,你有什麼專長。所以可以先分析市場、可以先寫 Business Plan、可以先幫該公司網站重新設計 UI。

公司就能直接看到你進來能做到什麼,甚至代表你真的很想進這間公司,非常積極。

跟招募的人還有該企業內部的人多問問題

自己幫忙招募的時候,如果有人詢問我招募相關問題,我幾乎都會回答,因為我很希望幫公司找到適合的人,但是敢問的人不多,敢問也代表你夠積極,但是問題最好是要做過功課。有時候沒接到面試通知,再問一下, HR 很有可能心軟讓你來面試。

我也有曾經遇到來面試的人來信取消面試,我打了電話追問原因,表示有困難的話可以重新安排時間,當我最後問他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我的時候,他問了我一個在 job description 裡面就有答案的問題,於是印象大扣分,我還後悔我幹嘛要打那通電話。

如果能找到該公司裡面的人問經驗或是該公司的人部落格、在問答網站/論壇上的回答之類的,對於自己要面對怎樣的公司都會比較有底。如果有企業內推也要善用。

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結合

這個我覺得也許不是所有公司都適用,但是我希望我想加入的團隊重視員工的個人成長,而且個人目標與公司目標結合,會讓公司能夠感覺到你的動機與熱情。你會熱愛一份工作的前提是,這是你很想做而且覺得會成長的事吧?

其他我覺得是常識,但是我招募實習生的時候常看見的問題:

  • 要先完整看過公司網站、職缺介紹。
  • HR 給你發的信裡面請你看的連結請一定要看。有個公司曾經 pivot 改產品,新的服務比較不知名,我特別在面試通知裡附上新產品的 landing page,還有相關產業分析文章,結果四個人裡面只有一個人知道產品換了。
  • 要附履歷,pdf 檔名請取自己的名字(收到十份都叫作履歷的檔案時會很想哭),或是用連結的方式。不要用 word,免得排版跑掉。然後請先確認一般人看到排版後眼睛不會痛(之前有遇過通篇紅色標楷體的)。
  • 要寫為什麼想要申請、寫你的專長、你能夠做什麼(這個就是 Cover Letter 的功能)
  • 不需要報身高、體重、家庭、婚姻狀況。
  • 基本的信件主旨要有你要應徵職位的關鍵字(這樣才搜尋得到)。
  • 信件要有內文,裡面要有開頭、署名、簡短 cover letter。
  • 面試不可以遲到,面試臨時有事不能來也要先通知。

--

--

Yun Chen

Nobody in g0v.tw, PM of disfactory.tw. Caring #civictech #opengov #socialdesign. Now researching on Internet and open democracy.